“好德”是五福之一,而且是重要的一福。一个人有了宅心仁厚,乐善好施的德,这是一生中最幸福,受用不尽的。因为“好德”能赢来长寿、富贵、康宁和善终。因此,我们可以说,“好德”是一切快乐和幸福的源泉,“好德”是一切好运和福气的根本。
“好德”需要我们不断培植,正如长寿、富贵、康宁需要随时培养一样。假使我们现在不把“好德”的因继续种下,那么一切享受都会变成非常奢侈的“消费品”,因为没有播种,福报享用完了,必然会贫穷匮乏。
古德曾说:“保藏的东西不一定属于自己。享用的东西不再属于自己,只有施舍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。”当我们用种种方式把财物贮存或积蓄起来时,我们不一定会再拥有那些财物。《大宝积经》上说:“一切财物都是天灾、人祸、盗贼、官府和败家子这五家所共有的。” 把财物施舍在适当的地方(佛经上叫做“福田”)取之于社会,用之于社会,那么财物才具有永恒的意义,而不致被天灾、人祸、盗贼、官府和败家子所夺去。所以古人劝我们要布施积德。
德的种类
德的分类非常多。例如:它可分为“阴德”和“阳德”两种。阴德的力量比阳德大得多。
《中庸》里提到智、仁、勇三大德。只有仁爱而没有智能,会产生为虎作伥的流弊,有智识而没有仁慈会危害社会;有智有仁,而没有勇气实行,则一切美德成了空谈。
《论语》里又叙述了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五德。温和柔软可以导致心理健康;善良仁慈可以导致长寿善终;诚恳恭敬可以导致平安宁静;节俭勤劳可以导致财富和身体的健康;谦虚礼让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,保住前面四种德行而不致流失。
修养好坏的六个等级
我们也可以把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好坏分为下面六个等级:
(一)损人损己——这种人简直比禽兽还不如,好象虐待狂那样,只爱用责骂和伤害的方式来求满足自己心中的情欲。他们损伤别人,对自己也没有任何益处。例如:杀人然后自杀。
(二)损人利己——这种人是害群之马,根本谈不上修养。他们为了达到自利的目的,不择手段,使用欺诈和损害众生的手段,或者从事杀害动物职业。
(三)不损人、不利己——这种人像行尸走肉一样的醉生梦死。譬如只知拼命去做一些无意义的工作,或游手好闲,专干无聊的勾当虚度光阴。
(四)不损人、只利己——这是修养最起码的工夫。又可分为两类:
1、假利己——工作赚钱是假利己。赚来的钱换得物质享受,这是消福,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梦,得不偿失。
2、真利己——读书明理以后,自己闭门思过,下功夫修养品德和锻炼心性。
(五)利己利人——先求利己,站稳自己的脚跟以后,再兼善天下。
(六)舍己利人——舍己不以为苦,利人永不疲劳。牺牲自己,帮助别人,这是菩萨的风范,是难能可贵的。
|